574
您的位置: 券商中国 > 财经

后疫情时代:餐饮行业的悲壮与重生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5/29 19:29   阅读量:19729   
后疫情时代:餐饮行业的悲壮与重生

先锋前沿

王琦卓然

今年以来,深圳、上海、广州、天津、吉林、苏州、北京等城市相继成为疫情“风暴眼”。部分或全部疫区已基本被封锁控制,餐馆也暂停用餐或暂时停业。

疫情之下,餐饮行业从来都是悲壮与激情的结合,行业再现众生:平躺者,自救者,改造者,寻找出路者。

“惨烈”在于疫情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使得很多餐饮行业面临巨大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1-4月,餐饮收入13262亿元,下降5.1%;4月份食品饮料收入2609亿元,下降22.7%;在行业整体下滑的同时,餐饮行业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如房租、原材料、人工等成本难以压缩以及为客流减税等。

事实上,疫情发生三年来,餐饮行业关于消失和重生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在一些地方,“堂食—外卖—停业”的消失路径似乎成了笼罩在餐饮企业头上的“魔咒”。

“重生”在于很多餐饮企业拒绝“躺平”,通过外卖、社区团购、营销渠道拓展等方式开始自救,以寻找新的增长点。

但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

1.“我受不了了。”

最近百胜!中国最大的食品和饮料集团中国在发布季度财务报告后开始“抱怨”:“3月份有超过1700家门店,4月份约有3000家门店暂时关闭或只提供外卖。”“如果疫情在5月和6月没有明显改善,我们预计第二季度将出现运营亏损。”

财报显示,其第一季度营收为2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5.6亿美元增长4%。调整后营业利润为1.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45亿美元下滑44%;净利润为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3亿美元下滑57%。

与此同时,餐厅的利润率也呈下降趋势,从去年同期的18.7%降至13.8%。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同店销售额减少,原材料、工资、电费上涨,外卖订单增加导致骑手成本增加。

这也意味着,如果它害怕的事情发生了,好极了!中国会损失惨重。

这家在中国拥有12000多家门店,触角遍布全国1700多个城镇的餐饮巨头,很能代表中国餐饮业的冷暖感知。

好吃!这种危机感是中国国内餐饮业的缩影。

当巨头“无力抵抗”时,小餐饮企业往往更难生存。

“街上没有来来往往的车辆,原来受欢迎的餐馆只在门口保留小摊位或者干脆关门大吉。说实话,走在路上真的很为这些店着急。”家住北京的姗姗说,“2020年疫情后,小区北门的餐饮商家换了好几次,从兰州拉面到火锅,再到现在的方便蜂。原来南门还有一家老字号的炖肉,最近也关门了。更要命的是新开业的铜锅烤肉,开业优惠的海报还没撕掉,所以关店了。”

康女士在北京亦庄开发区经营东北菜馆十几年了,对疫情的影响感受更深:“疫情发生前,生意很好,老客户特别多,每天忙得腰都直不起来,每年净赚近50万。自2020年疫情以来,大厅供餐明显减少,外卖占比上升,但利润被摊薄。再加上这几年疫情反复,收入明显不好。房东虽然降了20%的租金,但最近在关店和自救之间犹豫不决。”

“现在关店可以省房租,但是员工怎么办?这个年纪,有老有少。怎么能保证我们未来的生计?”康女士道出了很多餐馆老板的心声:“但如果自救的话,除了开地摊卖点熟食,多推点外卖单,找短视频渠道,整体利润不会太高。只能说勉强活着。”

2.自救可能是唯一的出路。

无数食客在等待疫情过后的春天。

“2020年疫情爆发时我在北京,2022年疫情爆发时我在上海。”比萨马萨诺公司首席执行官王东升笑着说,他是一个“当日餐饮人”,但他的焦虑与三年前不同,现在他更加平和。在他看来,“疫情常态化后,如果不能改变,就只能积极适应和面对。”

“4月初,公司拿到了保供资质,马上投入到社区团购的工作中。店里有4-5个员工,24小时随叫随到。在店里吃住都很辛苦。我们之前没有做过社区团购。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学习,学习,做,优化。”王东升介绍:“当披萨被送到团购社区时,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工作的意义。”

最近50多天,他的朋友圈几乎全是公司小伙伴给小区送保底披萨的信息。诊所里有独居的65岁老人,也有父母跑在抗疫第一线独自在家的小学生。

5月20日,他在公司运营群里写道:“我们是幸运的,我们选择了一条积极自救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胜利之路!”

不躺平是很多餐饮企业的共同选择。

“疫情三年,居安思危很重要。餐饮人要清楚的知道,即使今天盈利了,有一天做的不对,也可能亏损或者消失。”吃虾涮创始人牛岩认为,“疫情的到来削弱了一些无品牌店铺的能力,疫情并不可怕。即使没有疫情,总会有其他影响因素,我们只要处理好就行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今年五一节后,北京的餐馆停止了大厅就餐,北京的一些商店迅速推出了外卖和小摊。“五一黄金周期间,北京的外卖基本处于断单状态,每家店的营收都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但是,黄金周一过后,订单就下降了。”

外卖、直播引流、私域运营……餐饮企业的自救方式多样化,餐饮企业的员工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型”。

“快来吃肉吃奶茶!”“各位家属,我今天11点半下班。如果你有任何问题,你现在可以问他们。如果没有,明天问他们。客服店从早上到现在都没听说过,体力透支。”疫情发生前,江西南昌的“90后”龚芳芳是上海呷哺呷哺中央安百里店前厅的一名泡茶员。上海疫情后,她迅速转型为“带货狂人”。

吃虾饺的店长和店员也转型做主播。“大家都是零基础,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产品就好了。”牛艳说。“直播间订单增多后,很多店员也主动承担送货任务,给周边三公里内的顾客送货。一些商店开设了摊位。周围的邻居走路或者下班回家,路过店里,带一份虾火锅回家。看来他们又回到了最早的餐饮状态。”

3.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这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虽然经历了最艰难的三年,但可能都是“尖峰时刻”。

正如牛艳所说,“餐饮行业不会消亡,但总会有一些品牌消失。”那些在危机中重新审视自己,及时调整对策的企业,或许会提前迎来自己的春天。

去年12月底,总部位于深圳的宋歌油焖大虾推出全新战略,开始大力发展小型GO店模式。“这种小店形式更灵活,对店铺的平米数要求也低。20平米可以开店,平均租金成本几千。线上营销和运营公司统一做,每个店铺只需要1-2个人。”对于外界关注的食品供应链问题,宋歌油焖大虾董事长徐创松表示:“经过多年的供应链建设和优化,GO店员工经过一周的培训就能做出高质量的产品。”

餐饮也分分赛道。因为小龙虾天然更适合外卖场景,今年以来疫情反复,宋歌油焖大虾受到的影响比其他同行小很多。此外,还有外卖店作为餐厅的补充。“整体收入影响不大。”

另外还调整了菜品。“疫情过后,人们在消费上相对更加保守。之前我们的外卖订单是300左右。疫情发生后,我们很快引进了中等大小的小龙虾,加入了热盐水和炸串。外卖订单调整到150份左右,基本迎合了全国市场。”

疫情过后,外卖店的模式叠加小龙虾的品类优势,使得其在今年迅速扩张。“据估计,到今年年底,将有150家新的围棋商店,三年内将有1000家,五年内将有5000家,”宋歌说。

火锅作为国人喜爱的美食品类,在外卖扩张上并不像小龙虾等品类那么容易转身。然而,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积极应对往往出人意料。呷哺呷哺选择了多种“宅到家”的消费模式。比如在外卖平台上,除了提供生鲜火锅,还推出了“煮、煮、烫”的品牌,提供在家即食的火锅。同时,呷哺在预制菜领域也有所布局。呷哺集团旗下的呷哺食品此前也推出了不少预制菜和微波饭的新品,比如由呷哺网络名人开发的华娇鸡、五花鸡等预制菜。

关于疫情常态化的应对,牛岩对《创业前线》说:“立体化运营或许是个好办法,比如在门店增加早餐、下午茶、夜宵、自助摊位,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摊薄成本,增加收入。”

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很多商业逻辑。但不变的是,好的产品,好的品质,一定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企业只有积极应对,才能走得更远。

4.写在最后。

“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永远不会消失,但一些不能适应环境和市场的餐饮品牌会遭遇大浪淘沙。”吃虾涮创始人牛岩如此表示。

“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积极帮助自己。信心比黄金更重要!”Pisa Mashano的创始人王东升在上海疫情期间一直鼓励员工。

“没事的,做好疫情过后春天到来的准备吧。”公司创始人何在与公司中层沟通时这样说。

为春天做好准备——这是餐饮业的积极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本文标题来自视觉中国,基于射频协议。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