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启动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
12月25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苏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方案》的相关情况。
据介绍,江苏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专业建设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努力当好全国的“试验田”和“桥头堡”,助力江苏高校专业建设提档、转型、升级,推动高等教育向数字化、智能化阶段迈进。《行动方案》旨在引导江苏高校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抢占新发展机遇,推动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教材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助力人工智能核心专业内涵发展、传统专业转型升级、相关专业交叉融合,打造一流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体系。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将有力推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从传统的“教师-学生”二元结构转变为“教师-学生-人工智能”三元结构,机器智能主体的引入将有效带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管理模式改变。
《行动方案》的目标是加快人工智能理念、知识、方法和技术深度融入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打造一流“人工智能+”专业体系,包含建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支持新设人工智能领域特色专业、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其他专业交叉融合发展等三个维度。
《行动方案》聚焦专业体系、课程教材、应用场景、产教融合、国际合作五大方面任务,提出13个具体的行动计划,突出创新引领,力求落地见效。比如,在加强专业体系建设方面,省教育厅将会同省有关部门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省级人工智能学院,发挥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再比如,在应用场景方面,省教育厅将启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优秀案例遴选工作,围绕人工智能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等方面,遴选一批高校优秀的案例,总结梳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推动形成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例如,东南大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学物理》课程教学,通过建立大学物理课程的知识图谱实现了知识的可视化,并通过学生信息和学习数据的记录形成精准的学生画像,实现个性化的资源推荐和学习指导;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改进教学策略;以人机对话实现学习陪伴和智能问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
《行动方案》从经费支持、政策保障、专项立项建设三大方面,提出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专业建设的统筹支持举措。比如,省教育厅将在明年品牌专业建设三期项目经费安排中,对入选省级人工智能学院的三期立项建设专业予以重点支持;在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认定和教育部优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推荐中,对“人工智能+”类项目优先支持;在江苏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单设“人工智能+”类型项目的赛道,鼓励高校积极培育申报。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持续加大行动实施力度,坚持“应用为王、创新共享、实效赋能”的整体思路,引导高校走“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全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专业建设,为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提供坚强支撑。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