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总裁陈黎明:强化技术协同,避免重复造轮子
10月31日,在2023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地平线总裁陈黎明表示,供应链正在进行深度的变革,从原来链状的供应链转向专业分工更加融合的网状结构。
“主机厂原来是与Tier1打交道,Tier2可能也知道,但是了解不多,Tier3基本上都不知道。现在新的网状供应链关系下,Tier1、Tier2、Tier3仍然存在,但是主机厂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像原来只关心Tier1提供的这些零部件、控制器,但是对于控制器里的芯片可能不关心。现在大家对于关键的零部件或功能更加关注,主机厂直接与Tier1到TierN都在进行深度的探讨。特别是系统降价,系统成本控制,如果不跟主要的零部件和功能的供应商进行直接的接触,很难实现系统成本的控制,这也是驱动供应链发生根本变革的驱动力。”陈黎明解释道。
而除供应链变革之外,他还提到,如今汽车行业很卷,成本压力很大,“现在高端品牌,三四十万的车都往三十万下探,二三十万的车又往二十万下探。一些主流车型都配置了L2+、L2++的域控制器,芯片用的都是大算力芯片,200 TOPS以上。相当于自动驾驶领域也在军备竞赛,车企研发费用急剧上升,大家对于开发过程的成本控制、研发投入等都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痛点。”
不仅如此,他指出,目前算力增加并没有给终端用户带来体验和价值相应的增加,可能有一些增加,但不是成比例的增加,那么谁来为多余的算力进行买单,让用户的价值随着芯片算力增加而不断增加,这也是面临的一个挑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开发过程中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投入非常大的板块,比如传感器适配。陈黎明表示,智能汽车需要的传感器越来越多,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等,传感器的适配工作量非常大。
其中,随着智能驾驶功能不断增加,场景越来越复杂,视觉感知成为自动驾驶的主流技术,用的最多的就是摄像头。但摄像头适配的成本非常高,不同的镜头、不同的图像传感器匹配是很关键的,镜头的质量和技术参数,还有传感器的技术参数要有很好的匹配,最后才能出来比较好的图像,才能看得更清楚。
而正如陈黎明所说,市场上镜头的玩家很多,传感器玩家也很多,所以有非常多的排列组合,“把镜头和传感器放在一起的摄像头要进行适配,适配费用差不多是两千万到四千万,时间根据复杂程度和技术指标差不多是半年到一年半,投入相当巨大,有时候开发时间跟一台车换型时间都差不多。模组的选型不收敛,整个研发费用不断增加,甚至是指数级增加。”
正因如此,他认为,行业需要进行技术上的协同,硬件进行标准化,避免重复造轮子,同时,降低资源浪费,提高研发效率。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